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4 | 下载111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到2019年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的18例淋巴结内痣,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常规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其中2例行第一代黑色素瘤4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9p21(CDKN2A)、8q24(MYC)基因检测。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16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8.2岁)。淋巴结内痣发生部位分别为腋窝淋巴结15例,腹股沟淋巴结1例,颈部淋巴结1例,髂外淋巴结1例。所有病例均仅累及单个淋巴结。镜下观察,18例淋巴结被膜上均可见痣细胞聚集,8例同时沿着被膜伸入小梁中,其中3例呈小灶状散在分布于实质内,另有1例痣细胞呈团块状大量占据淋巴结实质。所有病例最大病灶的直径范围为0.2~6.5 mm。18例淋巴结内痣的组织学类型均为普通痣,绝大多数病例细胞学形态类似良性的皮肤色素痣细胞,缺乏明显的不典型性、坏死和核分裂象。仅1例占据实质的淋巴结内痣中可见少部分富于细胞区域呈现不典型特征,包括核质比增加、出现小核仁以及偶见核分裂象。13例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S-100蛋白、SOX10、Melan A和p16均为阳性,仅1例HMB45有少数细胞弱阳性,所有病例Ki-67阳性指数<1

作者:胡珏;任敏;蔡旭;沈旭霞;戴波;孔蕴毅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 年 50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4 | 下载:111
作者:
胡珏;任敏;蔡旭;沈旭霞;戴波;孔蕴毅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 年 50卷 5期
标签: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荧光 诊断,鉴别 预后 Lymph nodes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fluorescence Diagnosis, differential Prognosis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到2019年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的18例淋巴结内痣,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常规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其中2例行第一代黑色素瘤4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9p21(CDKN2A)、8q24(MYC)基因检测。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16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8.2岁)。淋巴结内痣发生部位分别为腋窝淋巴结15例,腹股沟淋巴结1例,颈部淋巴结1例,髂外淋巴结1例。所有病例均仅累及单个淋巴结。镜下观察,18例淋巴结被膜上均可见痣细胞聚集,8例同时沿着被膜伸入小梁中,其中3例呈小灶状散在分布于实质内,另有1例痣细胞呈团块状大量占据淋巴结实质。所有病例最大病灶的直径范围为0.2~6.5 mm。18例淋巴结内痣的组织学类型均为普通痣,绝大多数病例细胞学形态类似良性的皮肤色素痣细胞,缺乏明显的不典型性、坏死和核分裂象。仅1例占据实质的淋巴结内痣中可见少部分富于细胞区域呈现不典型特征,包括核质比增加、出现小核仁以及偶见核分裂象。13例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S-100蛋白、SOX10、Melan A和p16均为阳性,仅1例HMB45有少数细胞弱阳性,所有病例Ki-67阳性指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