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0 | 下载279

目的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 ~ 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 ~ 34个月).其中跌倒等低能量创伤98例,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39例.选择股骨颈螺钉切出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类型作为变量,应用COX模型分析其导致DHS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比率. 结果本组中15例内固定失败.随切出指数增大,DHS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增加.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程度均与DHS内固定失败相关,转子间骨折不稳定型并伴有骨质疏松者易发生DHS内固定失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切出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是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沿股骨头中轴较深地拧入股骨颈螺钉,可减少切出指数,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术前应用Singh法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并根据改良Evans转子间骨折分型确定骨折类型,能够预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不稳定型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宜应用DHS内固定治疗.

作者:郑得志;于建华;杨有庚;周连星;李卫哲;林枫松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2006 年 22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0 | 下载:279
作者:
郑得志;于建华;杨有庚;周连星;李卫哲;林枫松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2006 年 22卷 2期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动力髋螺钉
目的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 ~ 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 ~ 34个月).其中跌倒等低能量创伤98例,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39例.选择股骨颈螺钉切出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类型作为变量,应用COX模型分析其导致DHS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比率. 结果本组中15例内固定失败.随切出指数增大,DHS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增加.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程度均与DHS内固定失败相关,转子间骨折不稳定型并伴有骨质疏松者易发生DHS内固定失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切出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是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沿股骨头中轴较深地拧入股骨颈螺钉,可减少切出指数,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术前应用Singh法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并根据改良Evans转子间骨折分型确定骨折类型,能够预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不稳定型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宜应用DHS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