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0 | 下载28

目的 评价经肋间后动脉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修复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只家兔提取BMSCs,扩大培养后采用菲立磁标记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另选取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经肋间后动脉注射BMSCs组和只创建脊髓损伤模型组.结果观察包括:BMSCs的核磁共振示踪,脊髓标本宏观及微观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 结果 实验第14天内,磁共振显示BMSCs逐渐迁移到脊髓损伤区域,并经脊髓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进一步得到证实;脊髓组织切片电镜检查发现实验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部分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菲立磁颗粒;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第7天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损伤脊髓节段神经传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肋间后动脉介入移植BMSCs修复脊髓损伤是一种可重复、高效的干细胞移植途径.

作者:李东卿;孙鸿涛;金勋杰;魏丹;齐勇;李贵涛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年 14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0 | 下载:28
作者:
李东卿;孙鸿涛;金勋杰;魏丹;齐勇;李贵涛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年 14卷 4期
标签:
脊髓损伤 兔 骨髓细胞 Spinal cord injuries Rabbits Bone marrow cells
目的 评价经肋间后动脉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修复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只家兔提取BMSCs,扩大培养后采用菲立磁标记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另选取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经肋间后动脉注射BMSCs组和只创建脊髓损伤模型组.结果观察包括:BMSCs的核磁共振示踪,脊髓标本宏观及微观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 结果 实验第14天内,磁共振显示BMSCs逐渐迁移到脊髓损伤区域,并经脊髓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进一步得到证实;脊髓组织切片电镜检查发现实验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部分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菲立磁颗粒;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第7天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损伤脊髓节段神经传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肋间后动脉介入移植BMSCs修复脊髓损伤是一种可重复、高效的干细胞移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