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04 | 下载124

目的 通过观察细菌生物膜在急性中耳炎大鼠中耳腔的形成特点,分析其与急性中耳炎的关系,并探讨该中耳炎模型用于细菌生物膜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6只).麻醉后将50μl肺炎链球菌悬液[1×108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ml]经听泡穿刺注入到实验组大鼠双侧中耳腔,等量生理盐水注入到对照组大鼠双侧中耳腔.分别于注射后1、3、5、7、10、14 d各取3只实验组大鼠和1只对照组大鼠的双侧听泡行中耳黏膜扫描电镜观察;另取1只实验组大鼠,显微镜下刮取收集双侧中耳腔表面附着的膜状物,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球蛋白(FITC-ConA)及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免疫荧光二重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革兰染色观察.结果 实验组大鼠在炎性反应早期(1 d、3 d)可见中耳腔大量细菌黏附,定植于局部区域形成微菌落,有吞噬细胞混杂其中,形成初级细菌生物膜;炎性反应中期(5 d、7 d)可见成熟细菌生物膜散在于黏膜表面,形成特征性的"蘑菇状"、"塔状"三维立体结构;炎性反应后期(10 d、14 d)部分细菌生物膜呈现衰退迹象.中耳腔膜状物经FITC-ConA、PI二重荧光染色原位标记及革兰染色观察证实由细菌及多糖基质组成.结论 细菌生物膜在中耳急性感染的

作者:柯朝阳;杨名保;龚桃根;刘明

来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年 46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04 | 下载:124
作者:
柯朝阳;杨名保;龚桃根;刘明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年 46卷 3期
标签:
中耳炎,化脓性 生物膜 肺炎球菌感染 显微镜检查,电子,扫描 显微镜检查,共焦 大鼠 Otitis media,suppurative Biofilms Pneumococcal infections Microscopy,electron,scanning Microscopy,confocal Rats
目的 通过观察细菌生物膜在急性中耳炎大鼠中耳腔的形成特点,分析其与急性中耳炎的关系,并探讨该中耳炎模型用于细菌生物膜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6只).麻醉后将50μl肺炎链球菌悬液[1×108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ml]经听泡穿刺注入到实验组大鼠双侧中耳腔,等量生理盐水注入到对照组大鼠双侧中耳腔.分别于注射后1、3、5、7、10、14 d各取3只实验组大鼠和1只对照组大鼠的双侧听泡行中耳黏膜扫描电镜观察;另取1只实验组大鼠,显微镜下刮取收集双侧中耳腔表面附着的膜状物,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球蛋白(FITC-ConA)及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免疫荧光二重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革兰染色观察.结果 实验组大鼠在炎性反应早期(1 d、3 d)可见中耳腔大量细菌黏附,定植于局部区域形成微菌落,有吞噬细胞混杂其中,形成初级细菌生物膜;炎性反应中期(5 d、7 d)可见成熟细菌生物膜散在于黏膜表面,形成特征性的"蘑菇状"、"塔状"三维立体结构;炎性反应后期(10 d、14 d)部分细菌生物膜呈现衰退迹象.中耳腔膜状物经FITC-ConA、PI二重荧光染色原位标记及革兰染色观察证实由细菌及多糖基质组成.结论 细菌生物膜在中耳急性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