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90 | 下载14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采用经导管介入方法 治疗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13例新生儿(其中1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 9例,PA/IVS4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30(17.4±10.7)d,体重2.3~4.8(3.4±0.8)kg.术前及术中均使用前列腺素E.开放动脉导管.CPS患儿先采用直径2.5~4.0mm小球囊预扩张肺动脉瓣,再用1.0~1.2倍于肺动脉瓣环的球囊扩张肺动脉瓣.PA/IV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然后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2例(92

作者:李虹;李渝芬;李俊杰;张旭;徐衍梅;张智伟

来源:中华儿科杂志 2008 年 46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90 | 下载:149
作者:
李虹;李渝芬;李俊杰;张旭;徐衍梅;张智伟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2008 年 46卷 11期
标签:
危重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经导管介入治疗 新生儿 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 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 Neonate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采用经导管介入方法 治疗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13例新生儿(其中1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 9例,PA/IVS4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30(17.4±10.7)d,体重2.3~4.8(3.4±0.8)kg.术前及术中均使用前列腺素E.开放动脉导管.CPS患儿先采用直径2.5~4.0mm小球囊预扩张肺动脉瓣,再用1.0~1.2倍于肺动脉瓣环的球囊扩张肺动脉瓣.PA/IV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然后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2例(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