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00 | 下载388

目的 总结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综合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器官移植患儿20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并发PTLD的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探讨抗排异药物剂量调整、利妥昔单抗、抗病毒治疗以及手术综合治疗方案后的效果.结果 (1) PTLD发生率为2.9%(6/202)6例PTLD患儿中男3例,女3例,原发病均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手术方法均为劈离式肝移植.(2)PTLD发生时间多为术后6个月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6例均有发热,5例累及胃肠道表现为腹泻、腹痛及腹胀,1例累及呼吸道表现为咳嗽、急促,3例累及外周淋巴结;病理结果显示多形性淋巴细胞增生2例,B淋巴细胞增生4例.(3)2例患儿未检测EB病毒(EBV)-DNA,死亡前经剖腹探查病理确诊为PTLD.存活4例患儿EBV-DNA检测高载量后,即病理活检确诊为PTLD.(4)2例患儿死亡,未采用综合治疗;存活的4例患儿均进行抗排异反应的免疫药物(他克莫司)剂量调整并应用利妥昔单抗,其中抗病毒(阿昔洛韦)治疗2例,因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给予外科肿瘤切除和肠穿孔修补术1例,随访4个月~1年,肝功能正常,均无瘤生存.结论 儿童肝移植术后EBV-DNA持续监测是提示和早期诊断PTLD重要依据;免疫药物剂量调整、利妥昔单抗以及

作者:邓朝晖;蒋丽蓉;周韬;沈丛欢;陈其民;夏强

来源:中华儿科杂志 2014 年 52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00 | 下载:388
作者:
邓朝晖;蒋丽蓉;周韬;沈丛欢;陈其民;夏强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2014 年 52卷 8期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B淋巴细胞 预后 Liver transplantation Child B-lymphocytes Prognosis
目的 总结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综合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器官移植患儿20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并发PTLD的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探讨抗排异药物剂量调整、利妥昔单抗、抗病毒治疗以及手术综合治疗方案后的效果.结果 (1) PTLD发生率为2.9%(6/202)6例PTLD患儿中男3例,女3例,原发病均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手术方法均为劈离式肝移植.(2)PTLD发生时间多为术后6个月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6例均有发热,5例累及胃肠道表现为腹泻、腹痛及腹胀,1例累及呼吸道表现为咳嗽、急促,3例累及外周淋巴结;病理结果显示多形性淋巴细胞增生2例,B淋巴细胞增生4例.(3)2例患儿未检测EB病毒(EBV)-DNA,死亡前经剖腹探查病理确诊为PTLD.存活4例患儿EBV-DNA检测高载量后,即病理活检确诊为PTLD.(4)2例患儿死亡,未采用综合治疗;存活的4例患儿均进行抗排异反应的免疫药物(他克莫司)剂量调整并应用利妥昔单抗,其中抗病毒(阿昔洛韦)治疗2例,因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给予外科肿瘤切除和肠穿孔修补术1例,随访4个月~1年,肝功能正常,均无瘤生存.结论 儿童肝移植术后EBV-DNA持续监测是提示和早期诊断PTLD重要依据;免疫药物剂量调整、利妥昔单抗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