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92

目的 探讨单倍剂量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SD 3D DCEMRA)诊断肢体软组织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测试30例健康志愿者注射单倍剂量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Gd-DTPA至股、胭和胫前动脉中段的循环时间(TT)、动脉强化峰值信号强度(SPE)和动脉峰值强化持续时间(DPE).45例肢体软组织血管瘤和9例神经鞘瘤行常规MRI和SD 3DDCEMRA检查,SD 3D DCEMRA扫描时间10~12 s,获取动脉早、晚期及静脉期3期图像.观察、比较血管瘤常规MRI与SD 3D DCEMRA表现,比较血管瘤和神经鞘瘤SD 3D DCEMRA的差异.结果 (1)股、腘及胫前动脉TT、SPE和DPE依次分别为(15±5)s、(400±50)、(11.9±2.6)s,(19±7)s、(320±45)、(16.8±3.6)s和(27±10)s、(270±39)、(22.0±6.6)s;3条动脉之间的TT(F=6.91,P<0.01)、SPE(F=21.21,P<0.01)及DPE(F=12.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管瘤SD3D DCEMRA表现:瘤体动态显现,自动脉早期至静脉期瘤体信号逐渐增强、瘤体显影范围增大,动脉早、晚期及静脉期平均瘤体信号分别为0.09、0.49和0.74,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5.60,P<0.01);45例中,A型(动脉早期无显影)24例,B型(动脉早期轻微显影)21例,A型SD 3DDCEMRA 3期平均瘤体信号0.43、B型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7,P>0.01).肿瘤供

作者:江波;陈应明;孟悛非;潘碧涛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年 41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92
作者:
江波;陈应明;孟悛非;潘碧涛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年 41卷 1期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瘤 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单倍剂量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SD 3D DCEMRA)诊断肢体软组织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测试30例健康志愿者注射单倍剂量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Gd-DTPA至股、胭和胫前动脉中段的循环时间(TT)、动脉强化峰值信号强度(SPE)和动脉峰值强化持续时间(DPE).45例肢体软组织血管瘤和9例神经鞘瘤行常规MRI和SD 3DDCEMRA检查,SD 3D DCEMRA扫描时间10~12 s,获取动脉早、晚期及静脉期3期图像.观察、比较血管瘤常规MRI与SD 3D DCEMRA表现,比较血管瘤和神经鞘瘤SD 3D DCEMRA的差异.结果 (1)股、腘及胫前动脉TT、SPE和DPE依次分别为(15±5)s、(400±50)、(11.9±2.6)s,(19±7)s、(320±45)、(16.8±3.6)s和(27±10)s、(270±39)、(22.0±6.6)s;3条动脉之间的TT(F=6.91,P<0.01)、SPE(F=21.21,P<0.01)及DPE(F=12.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管瘤SD3D DCEMRA表现:瘤体动态显现,自动脉早期至静脉期瘤体信号逐渐增强、瘤体显影范围增大,动脉早、晚期及静脉期平均瘤体信号分别为0.09、0.49和0.74,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5.60,P<0.01);45例中,A型(动脉早期无显影)24例,B型(动脉早期轻微显影)21例,A型SD 3DDCEMRA 3期平均瘤体信号0.43、B型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7,P>0.01).肿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