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7 | 下载290

目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原理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测量方法的应用可行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顺序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造影及有创FFR测量的患者共计130例(159支冠状动脉血管),对CCTA图像进行病变狭窄程度主观评价,并采用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进行无创FFR测量。以有创FFR结果为参照,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CT-FFR的诊断一致性。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结果及CCTA管腔狭窄程度对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依据患者心率分为>65次/min和≤65次/min两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在不同心率组的诊断效能。采用χ 2 检验及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及心率间的诊断效能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对诊断准确度的影响。 结果: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方法的测量平均差值为-0.01(-0.11~0.10)。与有创FFR结果对照,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2.4

作者:杨琳;徐磊;徐超;毕涛;夏静静;郭妍;范占明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 年 54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7 | 下载:290
作者:
杨琳;徐磊;徐超;毕涛;夏静静;郭妍;范占明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 年 54卷 10期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血流储备分数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oronary vessels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目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原理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测量方法的应用可行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顺序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造影及有创FFR测量的患者共计130例(159支冠状动脉血管),对CCTA图像进行病变狭窄程度主观评价,并采用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进行无创FFR测量。以有创FFR结果为参照,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CT-FFR的诊断一致性。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结果及CCTA管腔狭窄程度对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依据患者心率分为>65次/min和≤65次/min两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在不同心率组的诊断效能。采用χ 2 检验及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及心率间的诊断效能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对诊断准确度的影响。 结果: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方法的测量平均差值为-0.01(-0.11~0.10)。与有创FFR结果对照,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