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9 | 下载121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的CT、PET/CT表现。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5、25岁。3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90 977、113 266、447 014 IU/L。CT平扫均表现为右前上纵隔混杂密度肿块,病灶边缘周围为线状、条片状实性成分,中央为大片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内部片状无强化低密度坏死区,周围边缘见多发斑片状中度-明显强化影包绕病灶生长,呈不均匀环状强化改变。3例均伴两肺多发球形转移瘤,增强扫描其强化方式与纵隔原发灶一致,呈边缘环状强化。1例接受PET/CT扫描,纵隔病灶呈环状异常放射性浓聚,标准摄取值最大值为8.4。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其CT及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作者:梁锐烘;曾庆思;刘琴;许乙凯;冯婕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 年 55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9 | 下载:121
作者:
梁锐烘;曾庆思;刘琴;许乙凯;冯婕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 年 55卷 7期
标签:
纵隔肿瘤 绒毛膜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的CT、PET/CT表现。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5、25岁。3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90 977、113 266、447 014 IU/L。CT平扫均表现为右前上纵隔混杂密度肿块,病灶边缘周围为线状、条片状实性成分,中央为大片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内部片状无强化低密度坏死区,周围边缘见多发斑片状中度-明显强化影包绕病灶生长,呈不均匀环状强化改变。3例均伴两肺多发球形转移瘤,增强扫描其强化方式与纵隔原发灶一致,呈边缘环状强化。1例接受PET/CT扫描,纵隔病灶呈环状异常放射性浓聚,标准摄取值最大值为8.4。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其CT及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