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5 | 下载112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足,母)外翻,其中35例56足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26例43足,行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9例13足,患者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头下存在疼痛性胼胝体.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结果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患者术前(足,母)外翻角为30.1°±4.9°,第一跖楔关节角为12.2°±5.0°;术后(足,母)外翻角为14.7°±2.7°,第一跖楔关节角为6.9°±1.5°.术前AOFAS评分为(47.6±5.8)分,术后为(84.3±5.7)分.行第一跖骨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患者术前(足,母)外翻角为35.0°±5.8°,第一跖楔关节角为16.7°±1.8°;术后(足,母)外翻角为16.7°±2.4°,第一跖楔关节角为7.8°±1.4°.术前AOFAS评分为(44.7±5.7)分,术后为(85.7±4.5)分.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并进行比较.(足,母)外翻角、第一跖楔关节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一、五跖骨间角、近端关节固定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关节固定角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AOFA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作者:王旭;马昕;桂鉴超;顾湘杰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06 年 26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5 | 下载:112
作者:
王旭;马昕;桂鉴超;顾湘杰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2006 年 26卷 2期
标签:
(足,母)外翻 跖骨 截骨术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足,母)外翻,其中35例56足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26例43足,行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9例13足,患者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头下存在疼痛性胼胝体.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结果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患者术前(足,母)外翻角为30.1°±4.9°,第一跖楔关节角为12.2°±5.0°;术后(足,母)外翻角为14.7°±2.7°,第一跖楔关节角为6.9°±1.5°.术前AOFAS评分为(47.6±5.8)分,术后为(84.3±5.7)分.行第一跖骨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患者术前(足,母)外翻角为35.0°±5.8°,第一跖楔关节角为16.7°±1.8°;术后(足,母)外翻角为16.7°±2.4°,第一跖楔关节角为7.8°±1.4°.术前AOFAS评分为(44.7±5.7)分,术后为(85.7±4.5)分.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并进行比较.(足,母)外翻角、第一跖楔关节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一、五跖骨间角、近端关节固定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关节固定角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AOFA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