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9 | 下载404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相互吻合.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胫骨外露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结果 40侧标本腓骨长度为(32.3±2.4)cm.胫前动脉发出腓浅动脉、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在小腿前肌间隔内相互吻合,形成动脉链,这三条动脉外径分别为(1.4±0.4)mm、(1.0±0.4)mm及(1.5±0.4)mm,动脉链吻合处外径为(0.6±0.2)mm.动脉链伴腓浅神经走行,营养神经和小腿前外侧皮肤.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11例中,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2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升支为蒂3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降支为蒂3例,以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升支为蒂3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3 cm×5 cm.随访1~3年,平均1.5年,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结论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面积等灵活选用小腿前肌间隔内动脉链为血管蒂,设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术式灵活,是修复胫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作者:袁辉宗;史增元;尹维刚;毛海蛟;董文伟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1 年 31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9 | 下载:404
作者:
袁辉宗;史增元;尹维刚;毛海蛟;董文伟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2011 年 31卷 5期
标签:
胫动脉 外科皮瓣 胫骨 尸体解剖 外科手术 Tibial arteries Surgical flaps Tibia Autopsy Surgical procedures,operative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相互吻合.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胫骨外露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结果 40侧标本腓骨长度为(32.3±2.4)cm.胫前动脉发出腓浅动脉、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在小腿前肌间隔内相互吻合,形成动脉链,这三条动脉外径分别为(1.4±0.4)mm、(1.0±0.4)mm及(1.5±0.4)mm,动脉链吻合处外径为(0.6±0.2)mm.动脉链伴腓浅神经走行,营养神经和小腿前外侧皮肤.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11例中,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2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升支为蒂3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降支为蒂3例,以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升支为蒂3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3 cm×5 cm.随访1~3年,平均1.5年,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结论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面积等灵活选用小腿前肌间隔内动脉链为血管蒂,设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术式灵活,是修复胫骨外露的理想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