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39 | 下载480

目的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动态观察建模过程及建模后改变肠道菌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方法 以高脂饮食诱导SD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随机分为高脂组、抗生素预处理组、抗生素后处理组、限制饮食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不同喂养时段处死大鼠,应用16sRNA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大鼠回盲部菌群变化,对各肝脏组织进行相应病理评分,酶比法检测血清及肝脏匀浆血脂水平.各组数据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分析. 结果 与高脂组比较,各干预组中限制饮食组大鼠生存质量及生物化学指标改善最为显著.限制饮食组回肠末端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回升,且随干预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第10周差异最为显著,与高脂组分别比较(0.91±0.23对比0.28±0.12、0.28±0.12对比0.21±0.03),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肠球菌数量则逐渐减少.各组肠杆菌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在第10周,对照组、抗生素后处理组及限制饮食组肝脏病理评分分别为1.13±1.74、4.86±0.86、2.94±1.91均较高脂饮食组的7.09±2.03明显减低,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食结构改变及抗生素干预等手段均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脏病变,

作者:袁瑜;孙之梅;张扬;梁芬芬;何兴祥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年 24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39 | 下载:480
作者:
袁瑜;孙之梅;张扬;梁芬芬;何兴祥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年 24卷 5期
标签:
治疗 肠道微生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肠轴 Therapy Gut microbial ecolog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Liver-gut axis
目的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动态观察建模过程及建模后改变肠道菌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方法 以高脂饮食诱导SD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随机分为高脂组、抗生素预处理组、抗生素后处理组、限制饮食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不同喂养时段处死大鼠,应用16sRNA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大鼠回盲部菌群变化,对各肝脏组织进行相应病理评分,酶比法检测血清及肝脏匀浆血脂水平.各组数据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分析. 结果 与高脂组比较,各干预组中限制饮食组大鼠生存质量及生物化学指标改善最为显著.限制饮食组回肠末端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回升,且随干预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第10周差异最为显著,与高脂组分别比较(0.91±0.23对比0.28±0.12、0.28±0.12对比0.21±0.03),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肠球菌数量则逐渐减少.各组肠杆菌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在第10周,对照组、抗生素后处理组及限制饮食组肝脏病理评分分别为1.13±1.74、4.86±0.86、2.94±1.91均较高脂饮食组的7.09±2.03明显减低,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食结构改变及抗生素干预等手段均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