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81 | 下载788

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部分胆管树持续进行性破坏和消失为病理形态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是VBDS的重要病因之一,免疫紊乱或者免疫失衡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D-VBDS依据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病程演变分主要形式及次要形式两种临床类型,其不同的临床症状及病情演变是以综合多样的病理形态学为基础;其预后转归与胆管细胞的再生情况、胆管损伤数量、胆管损伤级别、胆管损伤波及范围、细胆管增生以及其他胆管分支代偿分流等替代途径多种综合因素有关.该病的临床结局呈多样性,多数患者停药之后预后较好,少数则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及死亡.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指标改变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类似,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鉴别.

作者:叶立红;王翀奎;张海丛;刘志权;郑欢伟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年 25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81 | 下载:788
作者:
叶立红;王翀奎;张海丛;刘志权;郑欢伟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年 25卷 4期
标签:
病理学,临床 胆管消失综合征 药物相关性 预后 发生机制 Pathology,clinical 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 Drug induced Prognosis Pathogenetic mechanism
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部分胆管树持续进行性破坏和消失为病理形态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是VBDS的重要病因之一,免疫紊乱或者免疫失衡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D-VBDS依据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病程演变分主要形式及次要形式两种临床类型,其不同的临床症状及病情演变是以综合多样的病理形态学为基础;其预后转归与胆管细胞的再生情况、胆管损伤数量、胆管损伤级别、胆管损伤波及范围、细胆管增生以及其他胆管分支代偿分流等替代途径多种综合因素有关.该病的临床结局呈多样性,多数患者停药之后预后较好,少数则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及死亡.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指标改变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类似,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