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0 | 下载361

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肝豆状核变性并行肝脏活组织检查的病例21例,分析患者的肝脏病理形态学特点及临床特征.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肝穿刺及肝移植活组织检查中病理形态学的差异,分析病理模式与活组织检查类型及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有10例行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11例行肝移植切除病肝活组织检查;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模式4例(19.0%,4/21)、脂肪性肝炎样模式8例(38.1%,8/21)、炎症坏死不伴肝硬化模式4例(19.0%,4/21)、炎症坏死伴肝硬化模式5例(23.9%,5/21).肝脏内出现铜沉积12例(57.1%,12/21),且铜在肝脏内分布不均.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肝脏形态学主要表现为4种模式,但缺乏特征性改变,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肝脏形态学改变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王琳;孙丽莹;黄坚;陈光勇;赵新颜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8 年 26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0 | 下载:361
作者:
王琳;孙丽莹;黄坚;陈光勇;赵新颜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8 年 26卷 12期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病理损伤模式 铜沉积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istopathologic patterns Copper deposition
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肝豆状核变性并行肝脏活组织检查的病例21例,分析患者的肝脏病理形态学特点及临床特征.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肝穿刺及肝移植活组织检查中病理形态学的差异,分析病理模式与活组织检查类型及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有10例行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11例行肝移植切除病肝活组织检查;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模式4例(19.0%,4/21)、脂肪性肝炎样模式8例(38.1%,8/21)、炎症坏死不伴肝硬化模式4例(19.0%,4/21)、炎症坏死伴肝硬化模式5例(23.9%,5/21).肝脏内出现铜沉积12例(57.1%,12/21),且铜在肝脏内分布不均.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肝脏形态学主要表现为4种模式,但缺乏特征性改变,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肝脏形态学改变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