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3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糖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后4周行延迟PTCA,术前(急性期)及术后(慢性期)分别行201TI、123I-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BMIPP)SPECT显像及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心肌显像.将左心室分成13个节段,采用4级评分法对201TI、123I-BMIPP显像放射性分布进行视觉评价,两者得分差为201TI/BMIPP不匹配.在血流减低部位,定量测定18F-FDG摄取.慢性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急性期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不匹配的节段,18F-FDG摄取率明显高于匹配节段[(76.5±10.6)

作者:王丽娟;齐国先;秋岗要;越智宏暢

来源: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4 年 24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32
作者:
王丽娟;齐国先;秋岗要;越智宏暢
来源: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4 年 24卷 2期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BMIPP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糖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后4周行延迟PTCA,术前(急性期)及术后(慢性期)分别行201TI、123I-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BMIPP)SPECT显像及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心肌显像.将左心室分成13个节段,采用4级评分法对201TI、123I-BMIPP显像放射性分布进行视觉评价,两者得分差为201TI/BMIPP不匹配.在血流减低部位,定量测定18F-FDG摄取.慢性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急性期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不匹配的节段,18F-FDG摄取率明显高于匹配节段[(76.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