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41 | 下载400

目的 探讨建立CT肺动脉(PA)及支气管动脉(BA)联合造影的方法及其对咯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北京朝阳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36例中等量及以上咯血住院患者,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27 ~ 83岁,平均(56±14)岁.使用16排螺旋CT,静脉注射对比剂后,首先完成CT肺动脉造影(CTPA),延迟时间12~16 s,继之完成CT支气管动脉造影(CTBA),延迟时间26~28 s,经图像重建后对PA及BA进行评价.结果 36例患者CTPA检查发现7例PA异常(肺栓塞3例,PA畸形、原发性PA平滑肌肉瘤、PA边缘模糊及右下PA闭塞各1例).36例患者CTBA检查共显示37支右侧BA,其中11支迂曲增粗、40支左侧BA及3支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其中来源于腹主动脉的1支迂曲增粗.异常血管与肺部疾病关系密切.结论 利用16排螺旋CT技术,可进一步完成CTPA及CTBA检查,清楚显示异常的PA及BA,对咯血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米崧;张黎明;毛文苹;焦霞;薛熠;杭燕;吕秀华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年 3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41 | 下载:400
作者:
米崧;张黎明;毛文苹;焦霞;薛熠;杭燕;吕秀华
来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年 35卷 1期
标签:
咯血 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Hemoptysis Arteriography Pulmonary artery Bronchial artery
目的 探讨建立CT肺动脉(PA)及支气管动脉(BA)联合造影的方法及其对咯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北京朝阳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36例中等量及以上咯血住院患者,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27 ~ 83岁,平均(56±14)岁.使用16排螺旋CT,静脉注射对比剂后,首先完成CT肺动脉造影(CTPA),延迟时间12~16 s,继之完成CT支气管动脉造影(CTBA),延迟时间26~28 s,经图像重建后对PA及BA进行评价.结果 36例患者CTPA检查发现7例PA异常(肺栓塞3例,PA畸形、原发性PA平滑肌肉瘤、PA边缘模糊及右下PA闭塞各1例).36例患者CTBA检查共显示37支右侧BA,其中11支迂曲增粗、40支左侧BA及3支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其中来源于腹主动脉的1支迂曲增粗.异常血管与肺部疾病关系密切.结论 利用16排螺旋CT技术,可进一步完成CTPA及CTBA检查,清楚显示异常的PA及BA,对咯血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