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44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对牙齿近中移动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五指山系小型猪上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对象,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实验牙近中移动情况,以二甲酚橙和盐酸四环素作荧光标记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下颌有、无对实验牙,16周移动量分别为0.14 mm和 1.21 mm, 上颌实验牙24周移动量分别为1.36 mm和2.08 mm.实验牙远中牙槽骨可见荧光标记;无对实验牙在垂直方向上有牙槽骨改建发生;下颌无对实验牙较有对实验牙远中牙槽骨荧光带间距离大;近远中牙骨质都有荧光带形成.结论 实验结果不支持越隔纤维作用或磨牙萌出力作用引起牙齿近中移动的观点;牙齿近中移动与颌骨内应力分布有关,牙槽骨改建的量与牙齿近中移动量呈正相关.

作者:徐军;许龙梅;江泳;冯书堂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年 35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44
作者:
徐军;许龙梅;江泳;冯书堂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年 35卷 2期
标签:
牙齿近中移动 牙槽骨 牙骨质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对牙齿近中移动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五指山系小型猪上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对象,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实验牙近中移动情况,以二甲酚橙和盐酸四环素作荧光标记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下颌有、无对实验牙,16周移动量分别为0.14 mm和 1.21 mm, 上颌实验牙24周移动量分别为1.36 mm和2.08 mm.实验牙远中牙槽骨可见荧光标记;无对实验牙在垂直方向上有牙槽骨改建发生;下颌无对实验牙较有对实验牙远中牙槽骨荧光带间距离大;近远中牙骨质都有荧光带形成.结论 实验结果不支持越隔纤维作用或磨牙萌出力作用引起牙齿近中移动的观点;牙齿近中移动与颌骨内应力分布有关,牙槽骨改建的量与牙齿近中移动量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