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7 | 下载56

目的 对髁突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血管化腓骨肌瓣下颌骨缺损重建后评价患者的临床及颞下颌关节(TMJ)功能状态.方法 患者4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41例均为累及下颌升支上部且未超过下颌中线的颌骨良性病损,其中应用腓骨替代髁突法重建24例、游离髁突法重建5例、保留髁突法重建12例.采用Fricton TMJ功能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的TMJ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关节强直,术后最大开口度31~53 mm,平均值(42.8±5.7)mm.不同术式患者术后面部外形、进食及语音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TMJ功能指数,即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及功能紊乱指数(cramiomandibular index,CMI)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髁突组患者的TMJ功能优于腓骨替代髁突组.结论 保留髁突的血管化腓骨瓣下颌骨重建有助于恢复TMJ功能;以腓骨瓣末端替代髁突进行下颌骨重建时,重建髁突的位置和形态对于TMJ的功能有明显影响.

作者:张韬;毛驰;彭歆;傅开元;俞光岩;郭传瑸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8 年 4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7 | 下载:56
作者:
张韬;毛驰;彭歆;傅开元;俞光岩;郭传瑸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8 年 43卷 1期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 骨重建 颞下颌关节 Mandibular condyle Bone remodeling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目的 对髁突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血管化腓骨肌瓣下颌骨缺损重建后评价患者的临床及颞下颌关节(TMJ)功能状态.方法 患者4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41例均为累及下颌升支上部且未超过下颌中线的颌骨良性病损,其中应用腓骨替代髁突法重建24例、游离髁突法重建5例、保留髁突法重建12例.采用Fricton TMJ功能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的TMJ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关节强直,术后最大开口度31~53 mm,平均值(42.8±5.7)mm.不同术式患者术后面部外形、进食及语音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TMJ功能指数,即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及功能紊乱指数(cramiomandibular index,CMI)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髁突组患者的TMJ功能优于腓骨替代髁突组.结论 保留髁突的血管化腓骨瓣下颌骨重建有助于恢复TMJ功能;以腓骨瓣末端替代髁突进行下颌骨重建时,重建髁突的位置和形态对于TMJ的功能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