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2 | 下载116

目的 评价运用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固定冠桥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5月接受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的患者113例,共计167件修复体,通过计算机印模采集系统获取工作模型及对(牙合)牙咬合记录的三维数据,将两者虚拟拼合后,采用inLab V3.85软件的Reduced程序设计并制作氧化锆内冠支架,经二次烧结结晶后表面堆塑饰瓷(Vita-VM9)完成最终修复体.于修复后即刻、6和12个月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评价修复体临床使用效果.结果 经过6~12个月的短期随访观察,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总体成功率为96.1% (147/153),临床检查边缘密合,未出现崩瓷或折裂现象,所有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与颜色满意.结论 运用改良方法设计与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冠桥内冠厚度合理,为饰瓷预留空间适中,可提高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质量.

作者:柳正明;骆小平;俞青;丁晨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1 年 46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2 | 下载:116
作者:
柳正明;骆小平;俞青;丁晨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1 年 46卷 12期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氧化锆 全瓷修复体 Computer-aided design Zirconia All-ceramic restorations
目的 评价运用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固定冠桥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5月接受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的患者113例,共计167件修复体,通过计算机印模采集系统获取工作模型及对(牙合)牙咬合记录的三维数据,将两者虚拟拼合后,采用inLab V3.85软件的Reduced程序设计并制作氧化锆内冠支架,经二次烧结结晶后表面堆塑饰瓷(Vita-VM9)完成最终修复体.于修复后即刻、6和12个月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评价修复体临床使用效果.结果 经过6~12个月的短期随访观察,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总体成功率为96.1% (147/153),临床检查边缘密合,未出现崩瓷或折裂现象,所有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与颜色满意.结论 运用改良方法设计与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冠桥内冠厚度合理,为饰瓷预留空间适中,可提高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