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7 | 下载0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分析错 成年患者固定矫治前后上下切牙牙根吸收率与牙移动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进行正畸治疗的23例安氏Ⅰ类或Ⅱ类1分类错 成年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23.4±6.3)岁,矫治时长(2.1±0.7)年。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采用矫治前后全牙列锥形束CT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观察并记录矫治前后上下中切牙、侧切牙体积,测量切缘移动距离和旋转角度、牙体长轴角度。比较各牙位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并计算牙根吸收率,对各牙位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率与牙移动指标(冠状向、垂直向、矢状向移动量等)、患者年龄、矫治时长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上下颌各牙位切牙体积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吸收量分别为(20.2±6.0)和(14.7±4.6)、(11.2±4.7)和(14.8±5.0)mm 3,牙根吸收率分别为(9.49±1.75)

作者:林怡君;鄢洁雅;李雅欣;劳安;廖盛轩;刘加强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 年 57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7 | 下载:0
作者:
林怡君;鄢洁雅;李雅欣;劳安;廖盛轩;刘加强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 年 57卷 7期
标签:
切牙 牙根吸收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学,矫正 三维测量 Incisor Root resorption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Orthodontics, corrective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分析错 成年患者固定矫治前后上下切牙牙根吸收率与牙移动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进行正畸治疗的23例安氏Ⅰ类或Ⅱ类1分类错 成年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23.4±6.3)岁,矫治时长(2.1±0.7)年。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采用矫治前后全牙列锥形束CT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观察并记录矫治前后上下中切牙、侧切牙体积,测量切缘移动距离和旋转角度、牙体长轴角度。比较各牙位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并计算牙根吸收率,对各牙位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率与牙移动指标(冠状向、垂直向、矢状向移动量等)、患者年龄、矫治时长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上下颌各牙位切牙体积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吸收量分别为(20.2±6.0)和(14.7±4.6)、(11.2±4.7)和(14.8±5.0)mm 3,牙根吸收率分别为(9.4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