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4 | 下载48

目的 研究比较5种抛光系统处理纳米树脂后的表面粗糙度及其对细菌黏附程度的影响.方法 Filtek Z350 XT纳米树脂制作54个样本,随机平均均分为6组,每组9个.其中5组为实验组(抛光组)分别用OptiDisc、HiLusterPlus、Sof-Lex、Super-snap以及Composite Polishing Kit CA0310等5种抛光系统修整、抛光,另1组不做抛光处理为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样本表面粗糙度(Ra).将上述样本与变异链球菌于体外混合培养24 h,测定其表面细菌黏附量.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方法对样本表面粗糙度和生物膜菌落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HiLusterPlus组的Ra值最低平均(0.196±0.02)μm,与Composite Polishing Kit CA031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其余各实验组间Ra值无显著差异,均能达到较低的粗糙度值.5个实验组的细菌黏附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实验组间的细菌黏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LusterPlus抛光系统处理纳米树脂可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系统抛光可明显降低纳米树脂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

作者:马可;高燕;童忠春;蒋晓琼;林冬佳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6 年 10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4 | 下载:48
作者:
马可;高燕;童忠春;蒋晓琼;林冬佳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6 年 10卷 1期
标签:
纳米树脂 抛光 表面粗糙度 变异链球菌 黏附 Nanofilled composites resin Polishing Average surface roughness Streptococ-cus mutans Bacterial adhesion
目的 研究比较5种抛光系统处理纳米树脂后的表面粗糙度及其对细菌黏附程度的影响.方法 Filtek Z350 XT纳米树脂制作54个样本,随机平均均分为6组,每组9个.其中5组为实验组(抛光组)分别用OptiDisc、HiLusterPlus、Sof-Lex、Super-snap以及Composite Polishing Kit CA0310等5种抛光系统修整、抛光,另1组不做抛光处理为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样本表面粗糙度(Ra).将上述样本与变异链球菌于体外混合培养24 h,测定其表面细菌黏附量.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方法对样本表面粗糙度和生物膜菌落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HiLusterPlus组的Ra值最低平均(0.196±0.02)μm,与Composite Polishing Kit CA031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其余各实验组间Ra值无显著差异,均能达到较低的粗糙度值.5个实验组的细菌黏附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实验组间的细菌黏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LusterPlus抛光系统处理纳米树脂可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系统抛光可明显降低纳米树脂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