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2 | 下载12

目的 分析双颌前突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为正畸矫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双颌前突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各18例,使用Bio EMGⅢ型表面肌电测量仪测量其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口颌面部肌电,采用SPSS 20.0软件对双颌前突组和个别正常(牙合)组的各肌平均肌电幅值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进行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紧咬位时,双颌前突组颞肌、咬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55.45±8.73)、(49.53±6.62)μV,个别正常(牙合)组颞肌、咬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80.46±61.46)、(72.15±6.99)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t=2.3253,P=0.029).闭唇位时,双颌前突组上口轮匝肌、颏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21.27±3.96)、(23.23±3.97) μV,个别正常(牙合)组上口轮匝肌、颏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7.29±0.98)、(12.34±2.12)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6,P=0.004;t=-2.419,P=0.019).结论 不同功能状态下,双颌前突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存在差异.双颌前突患者紧咬时颞肌、咬肌肌电活动减弱,闭唇位时上口轮匝肌、颏肌肌电活动增强.

作者:邓建清;卢新华;彭彩霞;邓立迪;吴莉萍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7 年 11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2 | 下载:12
作者:
邓建清;卢新华;彭彩霞;邓立迪;吴莉萍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7 年 11卷 5期
标签:
双颌前突 口颌面部肌肉 肌电描记术 Bimaxillary protrusion Oromaxillofacial muscles Electromyography
目的 分析双颌前突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为正畸矫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双颌前突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各18例,使用Bio EMGⅢ型表面肌电测量仪测量其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口颌面部肌电,采用SPSS 20.0软件对双颌前突组和个别正常(牙合)组的各肌平均肌电幅值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进行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紧咬位时,双颌前突组颞肌、咬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55.45±8.73)、(49.53±6.62)μV,个别正常(牙合)组颞肌、咬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80.46±61.46)、(72.15±6.99)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t=2.3253,P=0.029).闭唇位时,双颌前突组上口轮匝肌、颏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21.27±3.96)、(23.23±3.97) μV,个别正常(牙合)组上口轮匝肌、颏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7.29±0.98)、(12.34±2.12)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6,P=0.004;t=-2.419,P=0.019).结论 不同功能状态下,双颌前突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存在差异.双颌前突患者紧咬时颞肌、咬肌肌电活动减弱,闭唇位时上口轮匝肌、颏肌肌电活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