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4 | 下载33

目的:比较常规直丝弓矫治、低摩擦力矫治及自动漂移三种排齐方式对下前牙牙龈及牙槽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下前牙拥挤患者53例,常规组22例,低摩擦力组15例,结合自动漂移组12例。在治疗前(T0)及排齐完成(T1)记录临床牙冠长度,拍摄锥束CT测量下切牙唇舌侧及近远中牙槽嵴高度,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唇倾度及垂直向位置。配对 t 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数据,Duncan法分析三组样本间各指标均数变化差异。结果结合自动漂移组临床牙冠增长(0.11±0.62)mm,较其他两组变化少(P<0.01)。唇侧牙槽嵴高度三组病例在排齐后均降低(P<0.01),其中常规组降低最多,为(0.70±0.42)mm;结合自动漂移组最少,为(0.29±0.63)mm。舌侧牙槽嵴高度变化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及远中牙槽嵴高度常规组排齐后降低(P<0.001),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切牙唇倾度排齐后均增加,常规组增加(2.19±1.35)°,低摩擦力组增加(1.07±0.89)°,结合自动漂移组增加了(0.24±0.72)°,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三种不同排齐方式在排齐阶段对下切牙牙龈及牙槽骨高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常规组影响最大,低摩擦力组次之,结合自动漂移组最小。建议对于牙龈退缩及牙槽嵴吸收风险较高

作者:米晓晖;吴勇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 年 1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4 | 下载:33
作者:
米晓晖;吴勇
来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 年 13期
标签:
牙龈退缩 牙槽嵴吸收 排齐 自动漂移 Gingival recession Alveolar ridge resorption Alignment Auto-drift
目的:比较常规直丝弓矫治、低摩擦力矫治及自动漂移三种排齐方式对下前牙牙龈及牙槽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下前牙拥挤患者53例,常规组22例,低摩擦力组15例,结合自动漂移组12例。在治疗前(T0)及排齐完成(T1)记录临床牙冠长度,拍摄锥束CT测量下切牙唇舌侧及近远中牙槽嵴高度,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唇倾度及垂直向位置。配对 t 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数据,Duncan法分析三组样本间各指标均数变化差异。结果结合自动漂移组临床牙冠增长(0.11±0.62)mm,较其他两组变化少(P<0.01)。唇侧牙槽嵴高度三组病例在排齐后均降低(P<0.01),其中常规组降低最多,为(0.70±0.42)mm;结合自动漂移组最少,为(0.29±0.63)mm。舌侧牙槽嵴高度变化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及远中牙槽嵴高度常规组排齐后降低(P<0.001),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切牙唇倾度排齐后均增加,常规组增加(2.19±1.35)°,低摩擦力组增加(1.07±0.89)°,结合自动漂移组增加了(0.24±0.72)°,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三种不同排齐方式在排齐阶段对下切牙牙龈及牙槽骨高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常规组影响最大,低摩擦力组次之,结合自动漂移组最小。建议对于牙龈退缩及牙槽嵴吸收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