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5 | 下载40

近20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的成熟与发展,支架植入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而支架内再狭窄却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荟萃研究针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一些共识。公认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公认的发病机制为血管内膜损伤。发现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国慧;任旭东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 年 11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5 | 下载:40
作者:
黄国慧;任旭东
来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 年 11卷 1期
标签:
脑供血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Cerebr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 Risk factors
近20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的成熟与发展,支架植入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而支架内再狭窄却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荟萃研究针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一些共识。公认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公认的发病机制为血管内膜损伤。发现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