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0 | 下载17

目的 观察高原矿区重体力劳动者供氧前后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 14名工人按不同的掘进工作面分为气瓶组6人,背负2L的小氧气瓶戴氧气呼吸面罩进行供氧;弥散组5人,将氧气通过弥散装置弥散到工作面端面进行弥散供氧;对照组不供氧.分别测量供氧前后人体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脉率(PR)、每分钟呼吸次数(BPM)和肺平均动脉压(MAP)等生理指标,并观察供氧前后疲乏、胸闷气短、急促、脸色苍白、出虚汗、头晕目眩、耳鸣、眼花等8项高原不适症状.结果 (1)气瓶组工人供氧前SaO2为89.52%±4.06%,供氧后上升到94.8%±2.67%,上升幅度约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弥散组工人供氧前SaO2为90.0%±2.81%,供氧后上升到93.5%±1.25%,上升幅度约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气瓶组工人供氧前PR为(88.5±9.41)次/min,供氧后为(82.1±10.46)次/min,下降幅度约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弥散组工人PR供氧前为(97.3±12.66)次/min,供氧后为(83.1±11.29)次/min,下降幅度约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气瓶组工人供氧前BPM为(24.9±2.84)次/min,供氧后为(21.8±1.93)次/min,下降幅度约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弥散组工人供氧前的呼吸次数为(21.7±6.05)次/min,供氧后为(19.3±5.08)次/

作者:刘世明

来源: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5 年 33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0 | 下载:17
作者:
刘世明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5 年 33卷 9期
标签:
高海拔 用力 血压 脉搏 血氧饱和度
目的 观察高原矿区重体力劳动者供氧前后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 14名工人按不同的掘进工作面分为气瓶组6人,背负2L的小氧气瓶戴氧气呼吸面罩进行供氧;弥散组5人,将氧气通过弥散装置弥散到工作面端面进行弥散供氧;对照组不供氧.分别测量供氧前后人体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脉率(PR)、每分钟呼吸次数(BPM)和肺平均动脉压(MAP)等生理指标,并观察供氧前后疲乏、胸闷气短、急促、脸色苍白、出虚汗、头晕目眩、耳鸣、眼花等8项高原不适症状.结果 (1)气瓶组工人供氧前SaO2为89.52%±4.06%,供氧后上升到94.8%±2.67%,上升幅度约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弥散组工人供氧前SaO2为90.0%±2.81%,供氧后上升到93.5%±1.25%,上升幅度约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气瓶组工人供氧前PR为(88.5±9.41)次/min,供氧后为(82.1±10.46)次/min,下降幅度约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弥散组工人PR供氧前为(97.3±12.66)次/min,供氧后为(83.1±11.29)次/min,下降幅度约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气瓶组工人供氧前BPM为(24.9±2.84)次/min,供氧后为(21.8±1.93)次/min,下降幅度约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弥散组工人供氧前的呼吸次数为(21.7±6.05)次/min,供氧后为(19.3±5.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