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3 | 下载308

目的 应用一种可智能监控肾盂内压的输尿管软镜行吸引取石术,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4例,女33例.平均年龄(48.2±13.1)岁.结石直径平均(15.9 ±4.2) mm.87例均于全麻下行输尿管软镜下吸引取石术,术中应用F12/14可测量压力的输尿管软镜吸引鞘(简称吸引鞘)和医用灌注吸引平台(简称平台)智能监控肾盂内压,吸引鞘后端分别连接至负压吸引装置及压力监测反馈装置.平台设定肾盂内压控制值为-15~-5 mmHg(1 mmHg=0.133 kPa),肾盂内压警戒值为20 mmHg,肾盂内压极限值为30 mmHg,灌注流量为50~ 150ml/min.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钬激光能量设定为0.6 ~0.8J/20~30Hz.记录术中肾盂内压、手术时间、清石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本组87例中76例一期顺利完成手术,7例因置入吸引鞘失败留置双J管2周后二期完成手术,4例因输尿管狭窄改行PCNL.83例术中肾盂内压均控制在20mmHg以内且视野清晰,平均手术时间(24.8±14.7)min.术后第1、30天的清石率分别为86.7%(72/83)和95.2%(79/83).术后1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14例(疼痛6例,发热5例,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速1例),ClavienⅡ级2例,均为高血压.结论 可智能监控肾盂内压的输尿管软镜吸引

作者:邓小林;宋乐明;钟久庆;刘泰荣;彭作锋;黄建荣;朱伦锋;杨忠圣;杜传策

来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6 年 37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3 | 下载:308
作者:
邓小林;宋乐明;钟久庆;刘泰荣;彭作锋;黄建荣;朱伦锋;杨忠圣;杜传策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6 年 37卷 5期
标签:
上尿路结石 肾盂内压 压力反馈 设备 Upper urinary tract calculi Renal pelvic pressure Pressure feedback Equipment
目的 应用一种可智能监控肾盂内压的输尿管软镜行吸引取石术,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4例,女33例.平均年龄(48.2±13.1)岁.结石直径平均(15.9 ±4.2) mm.87例均于全麻下行输尿管软镜下吸引取石术,术中应用F12/14可测量压力的输尿管软镜吸引鞘(简称吸引鞘)和医用灌注吸引平台(简称平台)智能监控肾盂内压,吸引鞘后端分别连接至负压吸引装置及压力监测反馈装置.平台设定肾盂内压控制值为-15~-5 mmHg(1 mmHg=0.133 kPa),肾盂内压警戒值为20 mmHg,肾盂内压极限值为30 mmHg,灌注流量为50~ 150ml/min.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钬激光能量设定为0.6 ~0.8J/20~30Hz.记录术中肾盂内压、手术时间、清石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本组87例中76例一期顺利完成手术,7例因置入吸引鞘失败留置双J管2周后二期完成手术,4例因输尿管狭窄改行PCNL.83例术中肾盂内压均控制在20mmHg以内且视野清晰,平均手术时间(24.8±14.7)min.术后第1、30天的清石率分别为86.7%(72/83)和95.2%(79/83).术后1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14例(疼痛6例,发热5例,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速1例),ClavienⅡ级2例,均为高血压.结论 可智能监控肾盂内压的输尿管软镜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