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7 | 下载0

目的:分析传统体表触诊法和超声双平面法对环甲膜定位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接受颈部超声检查的受试者107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使用超声观察颈部气道结构,选取超声下可清晰显示环甲膜结构的受试者,分别由耳鼻喉科医师使用体表触诊法、超声科医师使用超声双平面法对环甲膜中点位置定位。使用直尺测量两种方法定位之间的距离,将受试者分为准确组(两点间距≤3 mm)和差异组(两点间距>3 mm)。使用超声测量环-甲间距(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距离)、环甲膜-皮肤间距(环甲膜中点与皮肤间距离),使用直尺测量平视时颈部长度、仰头时最大颌下间距。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定位方法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选取清晰显示环状软骨和环甲膜的受试者104例。2组性别比例、BMI、环甲膜-皮肤间距、颈部长度、最大颌下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 OR=9.091, P<0.001)、BMI>28.0 kg/m 2( OR=11.214, P=0.001)、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 OR=5.649, P=0.015)为两种环甲膜定位方法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论:女性、肥胖(BMI>28.0 kg/m 2)、环甲膜-皮肤间距增

作者:步桂清;任珊;赵浩天;龙玲;申丽旻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 年 42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7 | 下载:0
作者:
步桂清;任珊;赵浩天;龙玲;申丽旻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 年 42卷 4期
标签:
环状软骨 超声检查 体表触诊法 Cricoid cartilage Ultrasonography Surface palpation
目的:分析传统体表触诊法和超声双平面法对环甲膜定位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接受颈部超声检查的受试者107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使用超声观察颈部气道结构,选取超声下可清晰显示环甲膜结构的受试者,分别由耳鼻喉科医师使用体表触诊法、超声科医师使用超声双平面法对环甲膜中点位置定位。使用直尺测量两种方法定位之间的距离,将受试者分为准确组(两点间距≤3 mm)和差异组(两点间距>3 mm)。使用超声测量环-甲间距(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距离)、环甲膜-皮肤间距(环甲膜中点与皮肤间距离),使用直尺测量平视时颈部长度、仰头时最大颌下间距。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定位方法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选取清晰显示环状软骨和环甲膜的受试者104例。2组性别比例、BMI、环甲膜-皮肤间距、颈部长度、最大颌下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 OR=9.091, P<0.001)、BMI>28.0 kg/m 2( OR=11.214, P=0.001)、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 OR=5.649, P=0.015)为两种环甲膜定位方法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论:女性、肥胖(BMI>28.0 kg/m 2)、环甲膜-皮肤间距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