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4 | 下载4

凝血机制缺损的检查,对于诊断各类出血倾向,了解肝脏功能,掌握抗凝血药物的剂量和手术前准备等方面,均属十分重要。正常的凝血机制,各家意见不一,一般分为凝血活酶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目前临床应用的方法,诸如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消耗试验,在某些患者中不够敏感,凝血酶元时间则仅能测出第二阶段凝血因子的缺损。目前尚缺乏一种既简易、迅速、敏感,又能检出多种因子缺损的实验室方法。1953年Biggs氏等提出的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对血友病患者之诊断,可称精确敏感。唯该项试验,仅能诊断第一阶段凝血因子缺损,且费事、费时,不适于临床常规应用。1953年Langdell氏等首先介绍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用以检查多种凝血因子缺乏。Margolis氏及Rapaport氏等在试剂中,加入白陶土悬液,以激活血浆中的第Ⅻ因子(Hageman因子),这样便缩短了它的凝固时间并使正常变异范围缩小,临床应用结果满意。我们根据Rapaport氏等方法,稍加改进,用于临床。

作者:徐福燕;范积雄;董云轩;费丽霞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1965 年 13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4 | 下载:4
作者:
徐福燕;范积雄;董云轩;费丽霞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1965 年 13卷 5期
凝血机制缺损的检查,对于诊断各类出血倾向,了解肝脏功能,掌握抗凝血药物的剂量和手术前准备等方面,均属十分重要。正常的凝血机制,各家意见不一,一般分为凝血活酶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目前临床应用的方法,诸如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消耗试验,在某些患者中不够敏感,凝血酶元时间则仅能测出第二阶段凝血因子的缺损。目前尚缺乏一种既简易、迅速、敏感,又能检出多种因子缺损的实验室方法。1953年Biggs氏等提出的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对血友病患者之诊断,可称精确敏感。唯该项试验,仅能诊断第一阶段凝血因子缺损,且费事、费时,不适于临床常规应用。1953年Langdell氏等首先介绍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用以检查多种凝血因子缺乏。Margolis氏及Rapaport氏等在试剂中,加入白陶土悬液,以激活血浆中的第Ⅻ因子(Hageman因子),这样便缩短了它的凝固时间并使正常变异范围缩小,临床应用结果满意。我们根据Rapaport氏等方法,稍加改进,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