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8 | 下载77

目的:探讨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侧支循环代偿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42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入组病例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由2名神经内科、2名影像科高资历医师组成血管狭窄评估小组,采用盲法阅片对狭窄动脉及侧支循环进行评定。通过经颅多普勒(TCD), 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狭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采取改良 Sel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依据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部位,将血流代偿模式分为4型。观察入组患者的狭窄/闭塞侧支循环代偿模式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48~82(61±8)岁。启动侧支循环途径:前交通动脉侧支、后交通动脉侧支、眼动脉侧支、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吻合侧支、脉络膜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侧支循环、颈外动脉-颈内动脉C4段侧支循环、胼周动脉吻合侧支、硬脑膜-软脑膜侧支、新生血管。Ⅰ型双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闭塞20例(47.6

作者:刘洋;董美宏;胡斌;李逸足;梁春明;邱峰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2021 年 60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8 | 下载:77
作者:
刘洋;董美宏;胡斌;李逸足;梁春明;邱峰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2021 年 60卷 8期
标签:
颈内动脉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介入治疗 Carotid artery, internal Carotid stenosis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目的:探讨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侧支循环代偿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42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入组病例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由2名神经内科、2名影像科高资历医师组成血管狭窄评估小组,采用盲法阅片对狭窄动脉及侧支循环进行评定。通过经颅多普勒(TCD), 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狭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采取改良 Sel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依据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部位,将血流代偿模式分为4型。观察入组患者的狭窄/闭塞侧支循环代偿模式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48~82(61±8)岁。启动侧支循环途径:前交通动脉侧支、后交通动脉侧支、眼动脉侧支、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吻合侧支、脉络膜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侧支循环、颈外动脉-颈内动脉C4段侧支循环、胼周动脉吻合侧支、硬脑膜-软脑膜侧支、新生血管。Ⅰ型双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闭塞20例(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