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7 | 下载0

目的:探讨真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1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 方法:报告1例真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同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患者社会性别男性,42岁,因双侧腰背部疼痛不适入院,全腹CT示中下腹巨大肿块.术后病理巨检见子宫样组织一块,体积7 cm×2 cm×6 cm,可见子宫颈及子宫内膜样结构,双侧可见输卵管及卵巢样组织;其左侧可见睾丸一枚,体积4.0 cm×2.5 cm×1.5 cm,右侧见一巨大肿物22 cm ×9 cm ×6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相间,并见少量睾丸组织;镜下见肿瘤组织被纤维组织分割包绕呈巢状、片状,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透明,核大深染,染色质粗大、颗粒状,可见核分裂像,间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染色体核型为46,XX.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LAP、CD117均为阳性,而AFP、Vimentin、EMA、S100、CK-LMW、Desmin、CD34及CD30均为阴性,Ki-67为20%阳性. 结论:真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较为罕见,联合组织病理学分析及免疫表型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华兴;刘少杰;陆琳;李超霞;于莉娜

来源: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2 年 18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7 | 下载:0
作者:
华兴;刘少杰;陆琳;李超霞;于莉娜
来源: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2 年 18卷 8期
标签:
精原细胞瘤 真两性畸形 PLAP CD117
目的:探讨真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1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 方法:报告1例真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同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患者社会性别男性,42岁,因双侧腰背部疼痛不适入院,全腹CT示中下腹巨大肿块.术后病理巨检见子宫样组织一块,体积7 cm×2 cm×6 cm,可见子宫颈及子宫内膜样结构,双侧可见输卵管及卵巢样组织;其左侧可见睾丸一枚,体积4.0 cm×2.5 cm×1.5 cm,右侧见一巨大肿物22 cm ×9 cm ×6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相间,并见少量睾丸组织;镜下见肿瘤组织被纤维组织分割包绕呈巢状、片状,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透明,核大深染,染色质粗大、颗粒状,可见核分裂像,间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染色体核型为46,XX.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LAP、CD117均为阳性,而AFP、Vimentin、EMA、S100、CK-LMW、Desmin、CD34及CD30均为阴性,Ki-67为20%阳性. 结论:真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较为罕见,联合组织病理学分析及免疫表型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