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8 | 下载0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系统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收集2000 ~2015年我院诊治的11例男性生殖系统ERMS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电镜特征相关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11例男性生殖系统ERMS的发病年龄9~58岁,中位年龄17岁;发病部位睾丸3例、阴囊4例、附睾1例、前列腺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难以与炎性病变及其他良性病变区分.组织学:肿瘤细胞呈弥漫状或束状分布,主要由核深染的短梭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组成,瘤细胞胞质红染,部分强嗜酸性,有横纹肌分化,部分瘤细胞较幼稚,部分可见网球拍状细胞,部分胞质有空泡变性,核呈类圆形或短梭形,部分可见核仁,见核分裂象,部分可见网球拍状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Myogenin(5/6)、Desmin(11/11)、MyoD1(8/9)和Myosin(1/2).1例电镜观察:瘤细胞胞质内可见早期肌原纤维. 结论:男性生殖系统ERMS是一种较为罕见、好发于年轻人的高度恶性肿瘤.确诊主要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必要时可结合电镜观察辅助诊断.ERMS具有局部侵袭性强、多早期扩散,采用早期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周晓蝶;涂频;程凯;汪小霞;王璇;王建军;鲍炜;石群立

来源: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6 年 22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8 | 下载:0
作者:
周晓蝶;涂频;程凯;汪小霞;王璇;王建军;鲍炜;石群立
来源: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6 年 22卷 10期
标签: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男性 生殖系统 临床病理 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clinicopathology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系统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收集2000 ~2015年我院诊治的11例男性生殖系统ERMS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电镜特征相关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11例男性生殖系统ERMS的发病年龄9~58岁,中位年龄17岁;发病部位睾丸3例、阴囊4例、附睾1例、前列腺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难以与炎性病变及其他良性病变区分.组织学:肿瘤细胞呈弥漫状或束状分布,主要由核深染的短梭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组成,瘤细胞胞质红染,部分强嗜酸性,有横纹肌分化,部分瘤细胞较幼稚,部分可见网球拍状细胞,部分胞质有空泡变性,核呈类圆形或短梭形,部分可见核仁,见核分裂象,部分可见网球拍状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Myogenin(5/6)、Desmin(11/11)、MyoD1(8/9)和Myosin(1/2).1例电镜观察:瘤细胞胞质内可见早期肌原纤维. 结论:男性生殖系统ERMS是一种较为罕见、好发于年轻人的高度恶性肿瘤.确诊主要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必要时可结合电镜观察辅助诊断.ERMS具有局部侵袭性强、多早期扩散,采用早期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