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47 | 下载90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取健侧卧位前倾30°,于患侧腋中线第6肋间做1 cm长切口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3/4肋间做-3 cm长操作切口.经操作口置入电凝钩及吸引器,切开纵隔肿瘤外膜后使用圆头吸引器于包膜内钝性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 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46.5 min(35 ~7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5.5 ml(30 ~110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2.5 d(1~4 d),术后平均住院4.5 d(3~7 d).术后病理:神经纤维瘤8例,神经鞘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2例,淋巴结结核2例,脂肪瘤1例.20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 结论 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作者:李剑;姜应梅;梁贵友;徐刚;宋永祥;陈成

来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年 13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47 | 下载:90
作者:
李剑;姜应梅;梁贵友;徐刚;宋永祥;陈成
来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年 13卷 5期
标签:
胸腔镜 后纵隔肿瘤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取健侧卧位前倾30°,于患侧腋中线第6肋间做1 cm长切口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3/4肋间做-3 cm长操作切口.经操作口置入电凝钩及吸引器,切开纵隔肿瘤外膜后使用圆头吸引器于包膜内钝性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 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46.5 min(35 ~7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5.5 ml(30 ~110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2.5 d(1~4 d),术后平均住院4.5 d(3~7 d).术后病理:神经纤维瘤8例,神经鞘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2例,淋巴结结核2例,脂肪瘤1例.20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 结论 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