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1 | 下载208

目的 探讨微囊肿附属器癌(MA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治的10例MA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51.65岁.皮损均位于面部,6例位于上唇部,表现为单发斑块或结节,形成溃疡4例.组织病理均由上皮细胞条索组成,可见不同数量的角囊肿和导管结构,6例见神经受累,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示上皮细胞及角囊肿角蛋白阳性,导管及腺腔结构癌胚抗原及上皮膜抗原阳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1例13年后原位复发,均无远处转移.结论 MAC皮损主要表现为上唇的红斑块,部分破溃,确诊依赖于向毛囊和汗腺双相分化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有助于与其他附属器肿瘤相鉴别.

作者:张莹;陈浩;姜祎群;徐秀莲;张韡;曾学思;孙建方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年 5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1 | 下载:208
作者:
张莹;陈浩;姜祎群;徐秀莲;张韡;曾学思;孙建方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年 52卷 5期
标签:
皮肤肿瘤 病理学,临床 回顾性研究 微囊肿附属器癌 Skin neoplasms Pathology,clinical Retrospective studies 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
目的 探讨微囊肿附属器癌(MA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治的10例MA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51.65岁.皮损均位于面部,6例位于上唇部,表现为单发斑块或结节,形成溃疡4例.组织病理均由上皮细胞条索组成,可见不同数量的角囊肿和导管结构,6例见神经受累,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示上皮细胞及角囊肿角蛋白阳性,导管及腺腔结构癌胚抗原及上皮膜抗原阳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1例13年后原位复发,均无远处转移.结论 MAC皮损主要表现为上唇的红斑块,部分破溃,确诊依赖于向毛囊和汗腺双相分化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有助于与其他附属器肿瘤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