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49

目的 研究运动神经元病中线粒体损伤和谷氨酸兴奋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SD大鼠额叶中央前回部位做器官型脑片培养,加入丙二酸钠造成线粒体损伤,同时加入谷氨酸受体阻滞剂地佐环平(MK-801),分4组,浓度分别为0.025、0.050、0.075、0.100 mmol/L.用尼氏染色和抗神经丝重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的形态并进行计数;用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MDA的含量.结果 用丙二酸钠0、1、3、5、7 mmol/L处理1周后,脑片中运动神经元数目(个/脑片)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分别为49.78±4.30、47.89±6.81、25.67±6.18、4.44±3.40、1.22±1.99.选择3 mmol/L丙二酸钠作为损伤组进行下一步实验.和损伤组相比,0.050、0.075、0.100 mmol/L MK-801组运动神经元数目(个/脑片)明显增加,分别为38.89±3.41、39.33±3.61、41.33±3.74,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未达到正常组水平.正常组和3、5 mmol/L丙二酸钠组培养基中MDA含量(mmol/L)分别为13.47±0.49、15.87±0.74、20.52±0.74,在5 mmol/L丙二酸钠组中同时加入0.050 mmol/L MK-801,MDA含量下降至14.45±0.78,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慢性线粒体抑制导致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在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中,线粒体损伤和谷氨酸兴奋毒性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作者:郑梅;樊东升;张俊;宋德懋;范少光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年 39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49
作者:
郑梅;樊东升;张俊;宋德懋;范少光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年 39卷 11期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丙二酸盐类 线粒体 地卓西平马来酸盐 谷氨酸
目的 研究运动神经元病中线粒体损伤和谷氨酸兴奋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SD大鼠额叶中央前回部位做器官型脑片培养,加入丙二酸钠造成线粒体损伤,同时加入谷氨酸受体阻滞剂地佐环平(MK-801),分4组,浓度分别为0.025、0.050、0.075、0.100 mmol/L.用尼氏染色和抗神经丝重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的形态并进行计数;用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MDA的含量.结果 用丙二酸钠0、1、3、5、7 mmol/L处理1周后,脑片中运动神经元数目(个/脑片)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分别为49.78±4.30、47.89±6.81、25.67±6.18、4.44±3.40、1.22±1.99.选择3 mmol/L丙二酸钠作为损伤组进行下一步实验.和损伤组相比,0.050、0.075、0.100 mmol/L MK-801组运动神经元数目(个/脑片)明显增加,分别为38.89±3.41、39.33±3.61、41.33±3.74,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未达到正常组水平.正常组和3、5 mmol/L丙二酸钠组培养基中MDA含量(mmol/L)分别为13.47±0.49、15.87±0.74、20.52±0.74,在5 mmol/L丙二酸钠组中同时加入0.050 mmol/L MK-801,MDA含量下降至14.45±0.78,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慢性线粒体抑制导致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在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中,线粒体损伤和谷氨酸兴奋毒性之间存在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