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56 | 下载186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痛觉诱发电位的特点,评估其痛觉通路的传导.方法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60例,取卧位,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直径27 mm(面积573 mm2),加热速度70℃/s.于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手背、前臂的掌侧面、第7颈椎棘突处(C7).记录仪器:Keypoint.net仪器.记录点为Cz和Pz.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记录其波形及潜伏期.并对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相应研究.结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波形无异常,潜伏期分别为:手背刺激(561.2±28.6)ms,前臂掌侧刺激(540.1±39.2)ms,C7刺激(512.7±31.4)ms,与健康对照组[(558.7±30.2)、(536.6±23.5)、(501.8±26.0)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23、4.51、3.74,P>0.05).其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正常.结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正常,提示其痛觉通路正常.

作者:张俊;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康德瑄;樊东升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年 41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56 | 下载:186
作者:
张俊;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康德瑄;樊东升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年 41卷 1期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疼痛感受器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Evoked potentials,somatosensory Nociceptors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痛觉诱发电位的特点,评估其痛觉通路的传导.方法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60例,取卧位,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直径27 mm(面积573 mm2),加热速度70℃/s.于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手背、前臂的掌侧面、第7颈椎棘突处(C7).记录仪器:Keypoint.net仪器.记录点为Cz和Pz.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记录其波形及潜伏期.并对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相应研究.结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波形无异常,潜伏期分别为:手背刺激(561.2±28.6)ms,前臂掌侧刺激(540.1±39.2)ms,C7刺激(512.7±31.4)ms,与健康对照组[(558.7±30.2)、(536.6±23.5)、(501.8±26.0)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23、4.51、3.74,P>0.05).其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正常.结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正常,提示其痛觉通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