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9 | 下载9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后DCV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底动脉HO-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注水对照组3、5、7 d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分别为(996.20±43.25)μm、(1 019.05±58.16)μm和(965.25±49.98)μm,血管壁厚分别为(9.82±0.57)μm、(9.65±0.65)μm和(10.11±0.48)μm;SAH组3、5、7 d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分别为(705.65±66.57)μm、(738.70±42.19)μm和(665.31±49.85)μm,血管壁厚分别为(14.41±0.51)μm、(13.25±0.63)μm和(17.43±0.55)μm.注水对照组不同时相基底动脉中无HO-1 mRNA表达;SAH组注血后3、5、7 d,H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2、0.55±0.039和0.48±0.052,以注血后3 d表达水平最高.结论 SAH后大鼠基底动脉有HO-1 mRNA的低表达,但其不能拮抗SAH后DCV的发生.

作者:夏建学;沈冰;孙涛;赵巍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6 年 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9 | 下载:9
作者:
夏建学;沈冰;孙涛;赵巍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6 年 5卷 6期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血红素氧合酶-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后DCV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底动脉HO-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注水对照组3、5、7 d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分别为(996.20±43.25)μm、(1 019.05±58.16)μm和(965.25±49.98)μm,血管壁厚分别为(9.82±0.57)μm、(9.65±0.65)μm和(10.11±0.48)μm;SAH组3、5、7 d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分别为(705.65±66.57)μm、(738.70±42.19)μm和(665.31±49.85)μm,血管壁厚分别为(14.41±0.51)μm、(13.25±0.63)μm和(17.43±0.55)μm.注水对照组不同时相基底动脉中无HO-1 mRNA表达;SAH组注血后3、5、7 d,H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2、0.55±0.039和0.48±0.052,以注血后3 d表达水平最高.结论 SAH后大鼠基底动脉有HO-1 mRNA的低表达,但其不能拮抗SAH后DCV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