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93 | 下载732

目的 探讨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HRMRA)检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强化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住院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患者.入组后均行HRMRA检查,评估责任血管斑块的强化特点.观察规律的内科治疗后1年间脑血管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42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20例(47.6%),大脑中动脉狭窄22例(52.4%);脑梗死23例(54.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9例(45.2%).1年间发生TIA和脑梗死各4例(事件组),无事件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及末次发病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的末次发病至接受检查时间分别为(39.1±16.4)、(25.0±15.6)d,P=0.000.HRMRA显示两组责任血管有斑块强化者36例,其中事件组7例(7/8),无事件组29例(29/34),两组强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1.00,95% CI:0.07~13.87,P=1.00).事件组中,中度强化者5例,重度强化2例;非事件组中,中度强化19例,重度强化10例,两组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1.32,95%CI:0.22~8.04,P=0.77).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强化特点可能不是影响患者1

作者:吕晋浩;马宁;袁景林;詹炯;缪中荣;娄昕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5 年 31卷 5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93 | 下载:732
作者:
吕晋浩;马宁;袁景林;詹炯;缪中荣;娄昕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5 年 31卷 5期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高分辨 Stroke Brain ischemia Plaque,atherosclerotic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High-resolution
目的 探讨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HRMRA)检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强化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住院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患者.入组后均行HRMRA检查,评估责任血管斑块的强化特点.观察规律的内科治疗后1年间脑血管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42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20例(47.6%),大脑中动脉狭窄22例(52.4%);脑梗死23例(54.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9例(45.2%).1年间发生TIA和脑梗死各4例(事件组),无事件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及末次发病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的末次发病至接受检查时间分别为(39.1±16.4)、(25.0±15.6)d,P=0.000.HRMRA显示两组责任血管有斑块强化者36例,其中事件组7例(7/8),无事件组29例(29/34),两组强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1.00,95% CI:0.07~13.87,P=1.00).事件组中,中度强化者5例,重度强化2例;非事件组中,中度强化19例,重度强化10例,两组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1.32,95%CI:0.22~8.04,P=0.77).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强化特点可能不是影响患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