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3 | 下载239

目的 探讨兔自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取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取每只兔的第3代ADSC进行以下实验.在每只兔每侧耳腹造成6个直径为6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及局部组织增生情况,记录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和增生性瘢痕形成时间.选择兔左耳创面为ADSC组,右耳创面为对照组,每组36个创面.于创面完全上皮化后(伤后25 d),ADSC组创面注射0.2 mL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自体ADSC悬液(浓度为5×106个/mL),对照组创面注射等量PBS.每5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后2次注射于创面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内).于第3次注射后5d分别切取2组增生性瘢痕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VG染色观察增生性瘢痕中胶原排列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生性瘢痕中BrdU标记的ADSC分布,ELISA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Ⅰ、Ⅲ型胶原及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的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 (1)兔耳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为伤后(20.0±2.0)d,伤后(35.0±2.2)d增生性瘢痕形成.伤后40 d,对照组增生性瘢痕仍维持较明显的增生状态,ADSC组增生性瘢痕体积缩小、变平、质地变软、色泽稍变浅.(2)与

作者:陈璐;王达利;魏在荣;王波;祁建平;孙广峰

来源:中华烧伤杂志 2016 年 32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3 | 下载:239
作者:
陈璐;王达利;魏在荣;王波;祁建平;孙广峰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2016 年 32卷 10期
标签:
伤口愈合 瘢痕 间质干细胞移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Wound healing Cicatrix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目的 探讨兔自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取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取每只兔的第3代ADSC进行以下实验.在每只兔每侧耳腹造成6个直径为6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及局部组织增生情况,记录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和增生性瘢痕形成时间.选择兔左耳创面为ADSC组,右耳创面为对照组,每组36个创面.于创面完全上皮化后(伤后25 d),ADSC组创面注射0.2 mL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自体ADSC悬液(浓度为5×106个/mL),对照组创面注射等量PBS.每5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后2次注射于创面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内).于第3次注射后5d分别切取2组增生性瘢痕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VG染色观察增生性瘢痕中胶原排列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生性瘢痕中BrdU标记的ADSC分布,ELISA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Ⅰ、Ⅲ型胶原及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的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 (1)兔耳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为伤后(20.0±2.0)d,伤后(35.0±2.2)d增生性瘢痕形成.伤后40 d,对照组增生性瘢痕仍维持较明显的增生状态,ADSC组增生性瘢痕体积缩小、变平、质地变软、色泽稍变浅.(2)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