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6 | 下载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对46例HBsAg阴性但血清HBV DNA阳性感染者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6株新的HBsAg变异株(4株联合点突变株,2株插入变异株)的EBO-plp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了COS7细胞,建立了这6株HBsAg变异株的稳定表达细胞系.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对细胞表达的HBsAg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除1例插入变异株可检测到较弱的阳性外,其余5株均检测不到HBsAg的存在.结论新发现的HBsAg联合点突变和氨基酸插入变异,均对HBsAg的抗原性有负面的影响,是造成HBsAg阴性HBV感染的直接原因.

作者:王战会;齐义鹏;林裕龙;骆抗先;侯金林

来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4 年 18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6 | 下载:0
作者:
王战会;齐义鹏;林裕龙;骆抗先;侯金林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4 年 18卷 1期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抗原性改变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对46例HBsAg阴性但血清HBV DNA阳性感染者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6株新的HBsAg变异株(4株联合点突变株,2株插入变异株)的EBO-plp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了COS7细胞,建立了这6株HBsAg变异株的稳定表达细胞系.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对细胞表达的HBsAg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除1例插入变异株可检测到较弱的阳性外,其余5株均检测不到HBsAg的存在.结论新发现的HBsAg联合点突变和氨基酸插入变异,均对HBsAg的抗原性有负面的影响,是造成HBsAg阴性HBV感染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