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35 | 下载86

目的 比较3种大鼠肝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A法)、离体两步灌流法(B法)及剪切消化法(C法)3种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采用血细胞计数法计数肝细胞产量,采用0.4%锥虫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肝细胞至活力在92%以上,然后接种于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糖原染色(PAS)法鉴定肝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定期收集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检测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白蛋白的水平.结果 A、B、C法分离获得的肝细胞总数分别为(2.14±0.66)×108、(2.09±0.58) ×108、(1.16±0.03) ×108个/整肝,C法与A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法获得的大鼠肝细胞活力分别为(93.80±4.68)%、(84.40±2.43)%、(38.95±4.89)%,B法与A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法与A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液上清葡萄糖水平在3~11d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AST、ALT水平在培养3d后下降显著,6~9 d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白蛋白的分泌功能第7天达高峰,11d内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培养液上清第7天上述生化指标,B法和C法与A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3种分离方法均

作者:杨友生;瞿祥春;胡松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年 33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35 | 下载:86
作者:
杨友生;瞿祥春;胡松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年 33卷 3期
标签:
肝细胞 分离方法 原代培养 对比研究 大鼠 Hepatocytes Isolation method Primary culture Contrastive research Rats
目的 比较3种大鼠肝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A法)、离体两步灌流法(B法)及剪切消化法(C法)3种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采用血细胞计数法计数肝细胞产量,采用0.4%锥虫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肝细胞至活力在92%以上,然后接种于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糖原染色(PAS)法鉴定肝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定期收集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检测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白蛋白的水平.结果 A、B、C法分离获得的肝细胞总数分别为(2.14±0.66)×108、(2.09±0.58) ×108、(1.16±0.03) ×108个/整肝,C法与A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法获得的大鼠肝细胞活力分别为(93.80±4.68)%、(84.40±2.43)%、(38.95±4.89)%,B法与A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法与A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液上清葡萄糖水平在3~11d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AST、ALT水平在培养3d后下降显著,6~9 d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白蛋白的分泌功能第7天达高峰,11d内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培养液上清第7天上述生化指标,B法和C法与A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3种分离方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