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0 | 下载112

目的 观察甲钴胺球旁注射联合电刺激治疗完全性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MRI改变.方法 共选取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0例)及对照组(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激素抗炎、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B族维生素、针灸及心理干预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甲钴胺球旁注射及调制中频电疗,甲钴胺球旁注射每次注射500 μg,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调制中频电疗每次持续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上述治疗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持续治疗1~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患侧上眼睑睁开时间、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眼球运动情况,其中治疗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动眼神经MRI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3 D-FLASH)序列平扫和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影像,从而了解受损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8例痊愈,2例显效,对照组有1例痊愈,5例显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眼睁开距受伤时间平均为(2.55±0.69)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患眼睁开距受伤平均时间[(5.08±0.74)个月](P<0.05);治疗组患者经3 D-FLASH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发现其脑池段动眼神经由之前增强、增粗、粗糙逐渐恢复至正常形

作者:王俊;凌琳;谭四平;谢井文;杨万章;盛佑祥;向云;赵宁;陶红星

来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 年 37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0 | 下载:112
作者:
王俊;凌琳;谭四平;谢井文;杨万章;盛佑祥;向云;赵宁;陶红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 年 37卷 9期
标签:
眼外肌麻痹 复视 动眼神经 甲钴胺 球旁注射 磁共振成像
目的 观察甲钴胺球旁注射联合电刺激治疗完全性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MRI改变.方法 共选取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0例)及对照组(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激素抗炎、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B族维生素、针灸及心理干预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甲钴胺球旁注射及调制中频电疗,甲钴胺球旁注射每次注射500 μg,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调制中频电疗每次持续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上述治疗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持续治疗1~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患侧上眼睑睁开时间、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眼球运动情况,其中治疗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动眼神经MRI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3 D-FLASH)序列平扫和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影像,从而了解受损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8例痊愈,2例显效,对照组有1例痊愈,5例显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眼睁开距受伤时间平均为(2.55±0.69)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患眼睁开距受伤平均时间[(5.08±0.74)个月](P<0.05);治疗组患者经3 D-FLASH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发现其脑池段动眼神经由之前增强、增粗、粗糙逐渐恢复至正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