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1 | 下载1

目的: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照组接受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DR)水平,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评定双侧上肢感兴趣区(ROI)温度差异,记录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侧手部肿胀程度。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HLA-DR[(36.91±4.19)

作者:章晓峰;张大威;刘勇;杨凌佳

来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 年 44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1 | 下载:1
作者:
章晓峰;张大威;刘勇;杨凌佳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 年 44卷 11期
标签:
迷走神经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
目的: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照组接受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DR)水平,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评定双侧上肢感兴趣区(ROI)温度差异,记录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侧手部肿胀程度。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HLA-DR[(36.9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