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 | 下载3

目的:探讨单侧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则进行外骨骼辅助下肢运动训练,每日训练40 min,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用坐站转移任务时,双下肢股直肌和胫前肌的健侧与患侧积分肌电值(iEMG)比值来评估2组患者患侧肌肉的激活情况和双侧肌肉激活对称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AC分级和FMA-LE、BBS、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且机器人组治疗后的FAC分级为(1.63±0.72)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股直肌和胫前肌健侧与患侧的iEMG比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且机器人组胫前肌健侧与患侧的iEMG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 结论:单侧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可有效地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下肢

作者:李飏安;陈泽健;夏楠;顾明辉;徐江;谢晓宇;黄晓琳

来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3 年 45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 | 下载:3
作者:
李飏安;陈泽健;夏楠;顾明辉;徐江;谢晓宇;黄晓琳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3 年 45卷 2期
标签:
外骨骼机器人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康复 Exoskeleton robots Stroke Lower-limb motor ability Rehabilitation
目的:探讨单侧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则进行外骨骼辅助下肢运动训练,每日训练40 min,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用坐站转移任务时,双下肢股直肌和胫前肌的健侧与患侧积分肌电值(iEMG)比值来评估2组患者患侧肌肉的激活情况和双侧肌肉激活对称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AC分级和FMA-LE、BBS、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且机器人组治疗后的FAC分级为(1.63±0.72)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股直肌和胫前肌健侧与患侧的iEMG比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且机器人组胫前肌健侧与患侧的iEMG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 结论:单侧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可有效地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