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5 | 下载72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来源单个核细胞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诱导细胞进行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加入100 ng/ml 人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30 ng/ml 人白细胞介素4 培养5 d,隔天半量换液,补充半量的细胞因子,于第5、6 天,每孔加入1000 U/ml 肿瘤坏死因子,于培养第7 天收集悬浮细胞.倒置显微镜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CD1a 和CD83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表型,把DC 与T 细胞混合培养,按1:1、1:2、1:5 的比例加入T 淋巴细胞,MTT 法检测T 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表型差异和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能力比较.结果 培养7 d 即可得到大量DC,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形态不规则、表面大量突起,为典型的DC 特征,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看到CD1a 和CD83 高表达,培养4 d,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1a 阳性表达率达80.80 ﹪,CD83 阳性表达率达19.5 ﹪,CD1a 和CD83 双阳性细胞达16.9 ﹪,3 组表达阳性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95.293,P < 0.01).同时能刺激T 细胞的增殖反应,其中DC 数与T 细胞数比为1:1 时的刺激增强作用最强,吸光度值为0.74,活性比对照组增加3 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 0.05).

作者:蔡学敏;朱向情;刘凌;佟晓娜;何洁;马丽花;潘兴华

来源: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 年 2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5 | 下载:72
作者:
蔡学敏;朱向情;刘凌;佟晓娜;何洁;马丽花;潘兴华
来源: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 年 2卷 4期
标签:
树突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4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来源单个核细胞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诱导细胞进行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加入100 ng/ml 人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30 ng/ml 人白细胞介素4 培养5 d,隔天半量换液,补充半量的细胞因子,于第5、6 天,每孔加入1000 U/ml 肿瘤坏死因子,于培养第7 天收集悬浮细胞.倒置显微镜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CD1a 和CD83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表型,把DC 与T 细胞混合培养,按1:1、1:2、1:5 的比例加入T 淋巴细胞,MTT 法检测T 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表型差异和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能力比较.结果 培养7 d 即可得到大量DC,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形态不规则、表面大量突起,为典型的DC 特征,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看到CD1a 和CD83 高表达,培养4 d,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1a 阳性表达率达80.80 ﹪,CD83 阳性表达率达19.5 ﹪,CD1a 和CD83 双阳性细胞达16.9 ﹪,3 组表达阳性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95.293,P < 0.01).同时能刺激T 细胞的增殖反应,其中DC 数与T 细胞数比为1:1 时的刺激增强作用最强,吸光度值为0.74,活性比对照组增加3 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