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40 | 下载121

目的探讨胃肠电生理起搏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2例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频和高频起搏组分别为50和32例,分别采用1.1~1.2倍内源性胃慢波频率(IGF)叠加10 Hz的双极脉冲方波和4.0倍IGF叠加30 Hz双极脉冲方波进行起搏.胃起搏1次/d,每次45 min,共15 d.采用8导联胃电图仪(EGG)记录患者空腹状态和进食试餐后的胃电活动各1 h.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对胃电图和各种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5 d后,除高频起搏组反酸外,患者各症状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4).高频起搏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的改善较低频起搏组更为明显(P<0.05),而低频起搏组早饱、嗳气的缓解则较高频起搏组更显著(P<0.05),但两组间症状总积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低频起搏组餐后过速频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43±0.25)次/min比(3.01±0.20)次/min,P<0.05],餐后过缓频率则显著增加[(2.41±0.43)次/min比(2.67±0.26)次/min,P<0.05].但无论在空腹状态或餐后,高频起搏组治疗前后其胃电主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显著增加(P<0.003),但低频起搏组对胃电节律的改善较高频起搏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胃肠电生理起搏可明显改善

作者:杨敏;房殿春;隋建峰;龙庆林

来源:中华消化杂志 2004 年 24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40 | 下载:121
作者:
杨敏;房殿春;隋建峰;龙庆林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2004 年 24卷 6期
标签:
胃起搏 胃动力障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电生理
目的探讨胃肠电生理起搏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2例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频和高频起搏组分别为50和32例,分别采用1.1~1.2倍内源性胃慢波频率(IGF)叠加10 Hz的双极脉冲方波和4.0倍IGF叠加30 Hz双极脉冲方波进行起搏.胃起搏1次/d,每次45 min,共15 d.采用8导联胃电图仪(EGG)记录患者空腹状态和进食试餐后的胃电活动各1 h.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对胃电图和各种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5 d后,除高频起搏组反酸外,患者各症状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4).高频起搏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的改善较低频起搏组更为明显(P<0.05),而低频起搏组早饱、嗳气的缓解则较高频起搏组更显著(P<0.05),但两组间症状总积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低频起搏组餐后过速频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43±0.25)次/min比(3.01±0.20)次/min,P<0.05],餐后过缓频率则显著增加[(2.41±0.43)次/min比(2.67±0.26)次/min,P<0.05].但无论在空腹状态或餐后,高频起搏组治疗前后其胃电主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显著增加(P<0.003),但低频起搏组对胃电节律的改善较高频起搏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胃肠电生理起搏可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