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3 | 下载72

目的了解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黏附力、侵袭率,以及在巨噬细胞中存活和增殖能力。方法对 IBD 患者回肠、结肠、直肠部位的黏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PCR 法鉴定毒力基因。细菌与细胞的共培养后观察菌株的黏附力和侵袭力,以及在巨噬细胞中的存活和增殖能力。结果从肠黏膜标本中分离出5株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5株细菌2A、2B、15A、15B、19B 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依次为(1.4±1.3)%、(1.5±0.6)%、(0.6±0.1)%、(1.4±0.4)%和(1.1±0.8)%;对 Int-407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1.0±0.8)%、(1.5±0.8)%、(1.0±0.8)%、(1.0±0.8)%和(0.3±0.0)%。对Hep-2细胞侵袭率依次为(10.1±7.0)%、(0.7±0.4)%、(0.4±0.3)%、(2.2±1.0)%和(2.1±1.8)%;对 Int-407细胞的侵袭率分别为(0.7±0.5)%、(0.5±0.3)%、(2.8±1.2)%、(0.7±0.5)%和(0.5± 0.4)%。5株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都能在吞噬细胞内存活和增殖。结论首次在中国 IBD 患者中检出5株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且均能在吞噬细胞内存活和增殖。

作者:曹卉;卢锐锋;陈立平;周瑞;刘静;赵秋

来源:中华消化杂志 2016 年 36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3 | 下载:72
作者:
曹卉;卢锐锋;陈立平;周瑞;刘静;赵秋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2016 年 36卷 7期
标签:
炎性肠疾病 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分离 鉴定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目的了解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黏附力、侵袭率,以及在巨噬细胞中存活和增殖能力。方法对 IBD 患者回肠、结肠、直肠部位的黏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PCR 法鉴定毒力基因。细菌与细胞的共培养后观察菌株的黏附力和侵袭力,以及在巨噬细胞中的存活和增殖能力。结果从肠黏膜标本中分离出5株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5株细菌2A、2B、15A、15B、19B 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依次为(1.4±1.3)%、(1.5±0.6)%、(0.6±0.1)%、(1.4±0.4)%和(1.1±0.8)%;对 Int-407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1.0±0.8)%、(1.5±0.8)%、(1.0±0.8)%、(1.0±0.8)%和(0.3±0.0)%。对Hep-2细胞侵袭率依次为(10.1±7.0)%、(0.7±0.4)%、(0.4±0.3)%、(2.2±1.0)%和(2.1±1.8)%;对 Int-407细胞的侵袭率分别为(0.7±0.5)%、(0.5±0.3)%、(2.8±1.2)%、(0.7±0.5)%和(0.5± 0.4)%。5株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都能在吞噬细胞内存活和增殖。结论首次在中国 IBD 患者中检出5株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且均能在吞噬细胞内存活和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