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6 | 下载24

目的以往应用的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常会发生误识别,产生误放电.此外,单腔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降低.双腔ICD可克服单腔ICD上述弊端.本文报道12例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岁,均有院外晕厥史,术前证实室性心动过速7例,心室颤动5例.12例患者中4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5例伴有心动过缓及心功能不良.12例患者均植入了双腔ICD(美敦力公司,Gem DR).心室导线常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心房导线为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此导线顶端带有弹簧除颤电极,将心房导线固定于右心耳靠外侧处,以避免发生交叉感知.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双腔ICD,除颤阈值均小于20 J.平均心室起搏阈值0.9 V,R波高9.8 mV.心房起搏阈值1.4 V,P波高2.6 mV.在平均随访6.8个月中,ICD共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ATP)45次,低能量转复11次,除颤4次,无误放电发生.5例伴心动过缓者,心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者应推荐使用双腔ICD.

作者:华伟;王方正;张澍;陈柯萍;牛红霞;陈新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 年 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6 | 下载:24
作者:
华伟;王方正;张澍;陈柯萍;牛红霞;陈新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 年 9卷 1期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双腔
目的以往应用的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常会发生误识别,产生误放电.此外,单腔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降低.双腔ICD可克服单腔ICD上述弊端.本文报道12例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岁,均有院外晕厥史,术前证实室性心动过速7例,心室颤动5例.12例患者中4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5例伴有心动过缓及心功能不良.12例患者均植入了双腔ICD(美敦力公司,Gem DR).心室导线常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心房导线为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此导线顶端带有弹簧除颤电极,将心房导线固定于右心耳靠外侧处,以避免发生交叉感知.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双腔ICD,除颤阈值均小于20 J.平均心室起搏阈值0.9 V,R波高9.8 mV.心房起搏阈值1.4 V,P波高2.6 mV.在平均随访6.8个月中,ICD共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ATP)45次,低能量转复11次,除颤4次,无误放电发生.5例伴心动过缓者,心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者应推荐使用双腔I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