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7 | 下载124

目的 分析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心电图特征以及消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阜外医院单病区经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的VA病例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在X线透视及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激动顺序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确定消融靶点,10~40W放电消融.分析后间隔不同部位VA心电图特点,术后3、6个月及1年动态心电图随访VA数量判读手术疗效.结果 共入选的859例VA中,29例(3.4%)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其中左心室基底部间隔侧11例、右心室基底部间隔侧18例.前间隔特别是邻希氏束区起源占比最高,随访4~42(21.6± 11.7)个月,消融成功率84% (24/@@29),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右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S型或者“W”形;胸前导联移行在V2、V3导联,起源越靠后间隔,胸前导联移行越早;室性早搏起源由前到后间隔,Ⅱ、aVF、Ⅲ导联R波依次逐渐降低,S波逐渐加深(依次为Rs、RS、QS型).左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R或qr型;前间隔胸前导联以R波为主,少有s波;中、后间隔,V5、V6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Ⅱ、aVF、Ⅲ导联从前、中到后间隔,逐渐R、RS、rS型过渡.结论 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发病率较低,邻近希氏束区比例较高.心电图

作者:丁立刚;梁二鹏;胡峰;郑黎晖;吴灵敏;牛国栋;陈刚;张澍;姚焰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 年 23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7 | 下载:124
作者:
丁立刚;梁二鹏;胡峰;郑黎晖;吴灵敏;牛国栋;陈刚;张澍;姚焰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 年 23卷 3期
标签: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律失常 基底部间隔侧 Catheter ablati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Basal-septum areas
目的 分析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心电图特征以及消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阜外医院单病区经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的VA病例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在X线透视及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激动顺序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确定消融靶点,10~40W放电消融.分析后间隔不同部位VA心电图特点,术后3、6个月及1年动态心电图随访VA数量判读手术疗效.结果 共入选的859例VA中,29例(3.4%)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其中左心室基底部间隔侧11例、右心室基底部间隔侧18例.前间隔特别是邻希氏束区起源占比最高,随访4~42(21.6± 11.7)个月,消融成功率84% (24/@@29),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右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S型或者“W”形;胸前导联移行在V2、V3导联,起源越靠后间隔,胸前导联移行越早;室性早搏起源由前到后间隔,Ⅱ、aVF、Ⅲ导联R波依次逐渐降低,S波逐渐加深(依次为Rs、RS、QS型).左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R或qr型;前间隔胸前导联以R波为主,少有s波;中、后间隔,V5、V6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Ⅱ、aVF、Ⅲ导联从前、中到后间隔,逐渐R、RS、rS型过渡.结论 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发病率较低,邻近希氏束区比例较高.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