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基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家庭监测所传输的数据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ICD一级预防首次恰当治疗及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家庭监测功能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研究的部分数据。从2009年2月到2014年12月植入ICD(德国百多力公司)的79家医院的患者中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05例患者。将ICD植入后的第30~60天作为观察窗口期,计算30 d患者活动度均值(average of 30-day patient activity,APA)及30 d平均静息心率均值(average of 30-day mean rest heart rate,AMRHR)。主要终点事件为首次ICD恰当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事件。结果:随访(44.9±24.9)个月,共发生117例(38.4

作者:赵爽;陈柯萍;华伟;宿燕岗;刘欣;梁兆光;杨杰孚;徐伟;汪芳;樊晓寒;戴研;刘志敏;张澍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 年 25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赵爽;陈柯萍;华伟;宿燕岗;刘欣;梁兆光;杨杰孚;徐伟;汪芳;樊晓寒;戴研;刘志敏;张澍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 年 25卷 2期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一级预防 家庭监测 室性心律失常 全因死亡 Defibrillator, implantable Primary prevention Home monitor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ll-cause mortality
目的:基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家庭监测所传输的数据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ICD一级预防首次恰当治疗及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家庭监测功能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研究的部分数据。从2009年2月到2014年12月植入ICD(德国百多力公司)的79家医院的患者中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05例患者。将ICD植入后的第30~60天作为观察窗口期,计算30 d患者活动度均值(average of 30-day patient activity,APA)及30 d平均静息心率均值(average of 30-day mean rest heart rate,AMRHR)。主要终点事件为首次ICD恰当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事件。结果:随访(44.9±24.9)个月,共发生117例(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