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7 | 下载120

目的 分析超重和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至2009年江苏省社区自然人群4585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体质指数(BMI)评价超重和肥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将BMI分别作为连续变量(以l kg/m2递增)和等级变量(体重正常、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评价高动脉僵硬度风险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并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BMI对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1)控制年龄后,男性和女性的BMI与baPW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和0.186,P均<0.01).超重、肥胖人群baPWV和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2)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因素后,连续变量BMI致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1.146(95%CI:1.117~1.175,P<0.01);当BMI为等级变量时,体重过轻OR值为0.369(95% CI:0.141~0.962,P<0.05),超重和肥胖OR值分别为1.576(95%CI:1.333~1.863,P<0.01)和2.087(95%CI:1.615 ~2.698,P<0.01).超重和肥胖者高动脉僵硬度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19.1%和11.6%.(3) BMI评估高动脉僵硬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1(95% CI:0.645 ~0.678,P<0.01),BMI预测高动脉僵硬度的最佳分割值为24.25 kg/m2.结论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动

作者:黄晖明;李森;许浩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年 39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7 | 下载:120
作者:
黄晖明;李森;许浩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年 39卷 10期
标签:
超重 肥胖症 血管疾病 Overweight Obesity Vascular diseases
目的 分析超重和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至2009年江苏省社区自然人群4585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体质指数(BMI)评价超重和肥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将BMI分别作为连续变量(以l kg/m2递增)和等级变量(体重正常、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评价高动脉僵硬度风险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并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BMI对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1)控制年龄后,男性和女性的BMI与baPW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和0.186,P均<0.01).超重、肥胖人群baPWV和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2)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因素后,连续变量BMI致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1.146(95%CI:1.117~1.175,P<0.01);当BMI为等级变量时,体重过轻OR值为0.369(95% CI:0.141~0.962,P<0.05),超重和肥胖OR值分别为1.576(95%CI:1.333~1.863,P<0.01)和2.087(95%CI:1.615 ~2.698,P<0.01).超重和肥胖者高动脉僵硬度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19.1%和11.6%.(3) BMI评估高动脉僵硬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1(95% CI:0.645 ~0.678,P<0.01),BMI预测高动脉僵硬度的最佳分割值为24.25 kg/m2.结论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动